神奇生物在莽山①|“鸟博士”陈军:“这里每一寸山林都是观鸟好位置”
在莽山,有三位家喻户晓的“博士”:蛇博士、鸟博士、花博士。这并非学术学位,而是当地人对他们精研本领域、学识广博的赞誉。这一称呼来源难考,却渐渐变成了莽山的三张名片,传遍三湘大地。2025“策游湖南”系列之“跟着徐霞客游湖南·郴州行”活动即将在莽山举行,即日起,
在莽山,有三位家喻户晓的“博士”:蛇博士、鸟博士、花博士。这并非学术学位,而是当地人对他们精研本领域、学识广博的赞誉。这一称呼来源难考,却渐渐变成了莽山的三张名片,传遍三湘大地。2025“策游湖南”系列之“跟着徐霞客游湖南·郴州行”活动即将在莽山举行,即日起,
周末想带孩子解锁不一样的北京?这份观鸟指南超适合!这个冬天在北京,从野鸭湖的灰鹤、白尾海雕,到密云北庄镇的大天鹅、太平鸟,再到百望山的猛禽…… 10大观鸟地各具特色,邂逅数十种珍稀鸟类。体验不一样的亲子自然教育、探索城市丰富生态资源。
秋冬季节,看“鸟浪”已成为东营市文旅的主打产品。围绕打造这一品牌,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奎斌介绍了东营文旅以观鸟旅游为抓手推动东营秋冬文旅消费的六项举措。
日前,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奎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袁金龙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周立城第三届观鸟季以迁徙鸟类为媒,精心组织策划了多场特色活动,吸引国内外专家、鸟类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打造黄河入海口特色国际观鸟品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助推作用。
堤脚红树林区常见丝光椋鸟、白胸苦恶鸟等隐蔽性湿地鸟类;而堤顶及树冠层,则活跃着灰喜鹊、棕背伯劳、喜鹊等林鸟,偶有白鹭、夜鹭穿行其间,构成“水禽—涉禽—林鸟”三重生态景观。这些公园环筼筜湖错落分布,构成湖区外围…
11月11日南昌把2227年建城史压进一块铜圈,当天打卡视频刷爆同城榜,错过的人连本地群都挤不进去。
📖《后院观鸟》——知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从64岁开始0基础学习观鸟的自然随笔,文字之美,视角之灵,从你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就会被自然治愈~
时值四川首个秋假,成都自然博物馆围绕“羽见自然”鸟类观察主题,为广大中小学生精心策划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将教育场景从教室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在践行公园城市的理念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
在永修组团吴城候鸟小镇启动据了解,此次大赛作品征集期持续至2026年2月10日,面向全球摄影爱好者征集生态风光、候鸟百态、人文风情等主题的摄影及短视频作品。大赛设立“特别征集奖”,奖金达3万元人民币,鼓励创作…
初冬的清晨,深圳湾畔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越冬客”。成千上万的鸬鹚组成迁徙大军如期而至,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空集结盘旋。它们成群掠过水面,展翅翱翔的身影与天边朝霞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以“世界的鄱湖,候鸟的天堂”为主题,本届活动由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省林业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及南昌、九江、上饶三市联合承办。活动将聚焦“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三大方向,设置14个板块,涵盖生态保护、国际交
天刚一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么等新寨“飘海鸟塘”的主人飘海,就带着鸟食来到村外的鸟塘,为这些雨林中的精灵投放食物。随后来到鸟塘的摄影爱好者,在简易的窝棚内架起“长枪短炮”,对着水塘边起落跳跃的各种小鸟,快门按个不停。
10月30日,由成都自然馆主办的“公园城市·生物图鉴”自然观察主题活动之——“羽见成都”鸟类观察季正式启幕。
第九届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户外课程“千足百喙” 鸟类研学活动在此热闹开启。19位来自杭州市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在天杭实验小学、胜利实验小学、钱塘外国语学校三所学校6名自然科学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了一场 “与鸟为友” 的自然探索之旅,其中藏着不少让人会心
秋冬季节是观鸟的黄金时节。随着北方候鸟南迁,阜阳凭借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众多鸟类的“中途补给站”与“越冬家园”——部分鸟类在此短暂停歇补充体能,另有不少种群选择留居越冬,待来年春暖北返。相较于其他野生动物,鸟类以其灵动的体态、绚丽的羽色和悦耳的鸣声,成为最易被
不少网友认为,开发观鸟旅游有效推动了农文旅融合。“观鸟+研学”“观鸟+民宿”等新业态不断兴起,餐饮、娱乐、交通等相关产业链也得以延伸,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带来一系列正向效应。也有人担心无序开展观鸟旅游,不仅可能侵扰鸟类生存、降低游客体验,更可能损害地方文旅形象
10月26日周末,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有博物×理想举办的“理想的周末”观鸟活动。除了《博物》杂志的资深领队朱恺杰,活动还请来了著名鸟人、英国鸟类学家Paul Holt和莫晓燕(Connie Moong)老师指导。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邀请,我参加了这次周末赏鸟活动。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各地旅游景区内的观鸟爱好者络绎不绝。他们带着望远镜、相机等装备,穿梭于山林间,用镜头记录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随着观鸟、拍鸟人群的增加,包括摄影器材、户外装备、民宿餐饮等在内的相关产业随之发展,可谓文旅融合的又一亮点。
10月24日,雨城区城市鸟类保护与观鸟旅游领域的亮眼成果,在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的舞台上精彩呈现,向现场100 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了集中推介。与会人员对雨城区创新打造的“城市鸟类集中安置小区”建设成效,以及城市观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态势,展现出浓厚兴趣。